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显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荒漠化刻不容缓。如何找到一种既行之有效又具备创新性的治理方式?近年来,光伏治沙应运而生,并在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光伏治沙综合效益显著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探索一条创新性的荒漠化防治之路。光伏治沙,这一将新能源发展与荒漠化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防治荒漠化的生力军。

光伏治沙,就是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通过种植耐旱植物、设置沙障等方式,固定沙土、减少风沙侵袭,逐步恢复沙漠生态。

“在‘双碳’背景下,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沙区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在11月5日举办的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孙国吉说,光伏治沙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重共赢。

我国光伏治沙的发展情况令人瞩目。近年来,我国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沙漠和荒漠化地区推广光伏治沙项目,实现了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其中,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预计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同时可实现固沙20万亩。

尽管光伏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治沙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在保证光伏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治理沙漠,仍需科研攻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表示。此外,光伏治沙项目还面临着土地、水资源等瓶颈制约。

虽然困难重重,多位专家仍表示光伏治沙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治沙项目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

“我们提出了荒漠区每人光伏10千瓦的口号,目标是打造光伏促进生态恢复、光伏赋能乡村振兴综合试点区。”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介绍。“光伏+复合利用”更是为荒漠区的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产业成为荒漠区的新选择。

光伏治沙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荒漠化防治方式,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未来,光伏治沙将在我国荒漠化防治和新能源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光伏治沙将大有可为。

从“产业治沙”到“生态治沙”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戈壁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犹如一片连绵不绝的“海洋”,闪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这片“海洋”仿佛为大地量身打造了一件坚不可摧的“铠甲”,守护着沙漠的生态平衡。

光伏板下,绿意盎然的草地与戈壁沙漠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在这片绿洲中,羊群悠然地吃草、憩息,曾经不敢想象的画面,如今因为光伏治沙,一切都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完成光伏治沙项目8个,治沙面积4.4万余亩,筹备开工光伏治沙项目11个,治沙面积83.8万亩。”国家电投有关负责人介绍。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且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尤其在内蒙古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超60万平方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1.5%,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3.3%。

“从2012年起,我们高度关注内蒙古乌兰布和区域荒漠化情况,逐步探索新能源荒漠化治理工作。”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成立告诉记者。国家电投北京公司于2012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建成全国首个“光伏+治沙+农牧产业”电站。经过多年治理,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至77%,治理面积累计超过万亩。

光伏场站防风固沙、节水灌溉……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国家电投北京公司磴口一、二期光伏治沙项目开启了光伏治沙实践。

“磴口一、二期光伏治沙项目年均供应绿电1.2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治理沙地2400亩,减少扬尘天气10%。我们与磴口县政府共建金沙光伏扶贫小镇,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解决当地500余人就业问题。”王成立介绍。

从磴口实践探索出的治沙模式,让防沙治沙的新路子漂洋过海,不断释放出新的示范效应。

2017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参加了在肯尼亚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并作主旨演讲,“磴口光伏治沙模式”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2022年,磴口三、四期光伏治沙项目落地,进一步积累光伏治沙经验,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在新能源生态融合发展领域持续发力。

如今,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光伏治沙项目规模达到37万千瓦,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示范效果最好的新能源生态融合项目,真正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这片沙漠戈壁上的“蓝色海洋”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还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国家电投“荒漠化生态治理+绿色能源生态产业”可持续防沙治沙模式,持续推动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治沙”向“生态治沙”转变。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们将带动荒漠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链,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王成立说。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丨邱燕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